专家:禽流感疫苗可能导致新病毒菌株的产生

栏目:科技动态 发布时间:2006-07-13
分享到:
《新科学家》3月24日报道,或许对鸡进行疫苗接种是亚洲摆脱禽流感疫情噩梦的唯一办法,但是最新研究显示,这同时可能会导致新菌株的产生,增加在人类之间流行的风险。

  惟有严密地监视才能避免发生此类现象,但专家表示受禽流感疫情侵袭的国家并没有建立起必要的监控体系。


   上周中国宣布禽流感爆发已经终结,卫生部的官员为数百万的鸡进行了接种,使它们逃脱了被屠杀的命运。印尼也正在进行预防接种,其它被H5N1型禽流感冲击的亚洲国家都采取了相同的措施。


  但大多数H5N1病毒还在接种过疫苗的禽类中间循环,专家们担心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可能发展出一种不但对人致命、而且能在人际传播的新形态。


  墨西哥的研究首次表明,在这些条件下,禽流感以空前的速度进化,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


  兽医科学家通常更原意通过消灭生病或被感染的牲畜的方法来控制家畜流行病,而不是进行预防接种。原因是疫苗,尤其是感冒疫苗,并非百分之百有效。在它们防止动物生病的同时,少数病毒仍然能够在动物体内复制,并在动物之间传播。这种“沉寂的流行”很难发现,但如果被未进行免疫接种的动物接触了或者免疫到期,仍然会引起新的疫情爆发。


  但对于影响未波及亚洲大部分地区的H5N1型禽流感来说,疫苗接种是结束疫情爆发的最快捷方式,被消灭的禽类越少,对穷困的小型养殖场场主的影响就越小。


  不过有一个让人忧虑的先例不得不提。1995年墨西哥通过对鸡进行疫苗接种平息了严重的H5N2型禽流感,但是病毒仍然在慢慢地循环,墨西哥仍然在进行预防接种。


  美国农业部家禽研究实验室的David Suarez表示,正常情况下,由于存活时间不够长禽流感病毒在鸡中很少变异。但在墨西哥,H5N2型禽流感病毒在鸡体内出现达数年之久,进化出了新的形态。


  在即将出版的一期《病毒学》杂志中,Suarez的研究组发表报告透露,自1995年以来,研究人员从墨西哥进行过预防接种的鸡体内分离出的禽流感病毒中发现了一种“主要抗原差异”,它与疫苗菌株越来越不相同,这意味着被感染的禽类将会携带更多病毒、传染速度更快。


  亚洲进行过预防接种的鸡体内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也有可能以同种方式演化,如果可能的话,要根除免疫过的家禽身上的H5N1型病毒,关键在于检测和破坏“沉寂的流行”。一种低技术的检测方法是把未接种的家禽与接种家禽放在一块儿,如果有病毒存在,这些未接种的“哨兵”家禽就会出现明显症状。还有一种高科技的办法,就是使用一种标记疫苗,可以生产出对野生病毒的不同抗体。抗体测试能够区分感染的禽鸟与注射过疫苗的禽鸟。2002年意大利成为使用标记疫苗和定期测试根除禽流感的第一个国家。


  世界动物健康组织参考实验室的Capua表示:“监视非常重要,没有监视的免疫有可能产生飞反效应,成为传播病毒的工具,而不是控制病毒。”


 


 转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