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八十余载 续写畜牧科技新辉煌

栏目:科技动态 发布时间:2022-09-01
分享到:
  •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建成国内一流的区域性畜牧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猪育种科研基地(简阳)。


      主持育成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猪父本新品种“川乡黑猪”(2021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肉兔科研基地(大邑)。

        

      成功研发全国首个肉鸡育种规划和遗传评估系统,四川生猪现代种业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成使用,四川省畜牧高科技园区获评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园区”……近日,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省畜科院”)“晒”出2022年上半年亮眼“成绩单”。
      上半年,省畜科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6项,申报省部级成果奖14项,初步形成了“1+10”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持续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这份“成绩单”,只是省畜科院奋进历程中的“一小步”。从20世纪30年代初创立的四川省家畜保育所,到如今成为支撑全省畜牧科技的“中流砥柱”,省畜科院已走过八十余载,羽翼逐渐丰满,能量不断蓄积,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317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38项。
      八十余载沧桑砺洗,八十余载创新不辍。在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在奔腾不息的岷江河畔,省畜科院一路艰苦创业,一路砥砺奋进,建成国内一流的区域性畜牧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蹚出了一条拼搏发展、自信自强、务实进取的辉煌道路。
      站在新起点,回望省畜科院发展历程,既是一次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的检阅,更是一次薪火相传、创新谋变的新起航。

    砥砺奋进 综合科研实力跻身“第一方阵”

      这所躬耕八十余载的畜牧科学研究院,从抗战中走来。1936年,为适应抗战环境,四川省家畜保育所应运而生,后并入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更名为畜牧兽医组。1980年更名为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1999年更名为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并沿用至今。
      从那时起,老一辈四川畜牧科学家以推广兽医防疫技术、调查地方畜禽品种、引进推广畜禽良种等为己任,筚路蓝缕,开四川畜牧业科研先河。此后,一代代畜牧科技人员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让省畜科院成长为助推四川科技的排头兵。
      今年3月,位于四川(乐至)现代畜禽种业园区的四川省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成使用。在该院,类似的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接踵落地,引领综合科研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跻身全国区域性畜牧科研机构“第一方阵”。
      这里科研实力雄厚,设有养猪、家禽、养兔等10个研究所,建有中国农科院西南畜牧中心、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及省级创新平台23个;建有10个拥有现代化设施设备的科研基地,在全省20个市州规模养殖场建立专家服务站249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科技服务平台。
      这里创新人才辈出,现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天府青城计划专家、省杰出创新人才等各类专家人才48人次。猪、家禽、牛、羊、肉兔、兽医、饲料营养等重点研究领域全面进入国家团队,成为我省畜牧科技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6人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5人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1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3人当选省党代表;多人获评省劳模、省创新争先奖章、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这里科研成果丰硕,以畜禽新品种培育为主线,育成了一系列“国产”畜禽新品种,涵盖猪、鸡、牛、羊、兔五大畜禽品种;研发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成果、新工艺推广覆盖全国,为我省及西南地区畜牧科技和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不辍 向畜牧业强省跨越的“科技引擎”

      2014年,主持“大恒肉鸡培育与育种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主持“川藏黑猪配套系培育及应用”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主持“肉用山羊舍饲养殖综合技术研究集成与推广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2017年,主持“蜀宣花牛新品种培育及配套生产技术”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2018年,主持“基于氮循环的耕地畜禽承载力评价方法建立与应用”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年,主研“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主持“禽用新型中兽药创制与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应用”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主研《图解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系列丛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捷报频传的背后,是省畜科院创新不辍的努力。
      80余年来,省畜科院“咬定”技术创新研究不放松,在诸多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主持育成我省第一个国家审定的畜禽配套系“大恒699肉鸡配套系”、黄河以南首个国家审定的乳肉兼用牛新品种“蜀宣花牛”、我国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风味黑猪“川藏黑猪配套系”、我省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兔“蜀兴1号肉兔配套系”、我国首个自别雌雄优质肉鸡“大恒799肉鸡配套系”、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猪父本新品种“川乡黑猪”,主研育成南江黄羊、中国西门塔尔牛、凉山半细毛羊、简州大耳羊4个国家审定新品种;研究完成畜禽疫病防控、低蛋白日粮配制、无抗养殖等一批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打通科研成果到产业一线的“最后一公里”,省畜科院以科研基地、专家服务站为载体,着力构建“以科研院所为依托,集技术培训、服务、示范、推广为一体”的公益性科技推广新模式,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自主研发、自主转化、自主推广。该院的大恒肉鸡、蜀宣花牛、川藏黑猪等畜禽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推广覆盖全国20多个省(区、市)。

    乡村振兴 护航脱贫与振兴的“新型智库”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千万家。省畜科院长期聚焦民族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注重实效,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多人获评省优秀共产党员、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个人等荣誉。
      近年来,省畜科院实施科技扶贫专项38项,160余名科技人员深入“四大片区”50余个贫困县开展技术帮扶;选派科技人员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农技员,开展驻村帮扶。
      乡村振兴大幕拉开,省畜科院勇担使命,16人入选“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服务团,26人作为“三区”科技人员,深入到甘孜、凉山、巴中、达州、广元、自贡等地开展产业技术帮扶。
      八十余载风雨历程,省畜科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继往开来,永续芳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省畜科院必将进一步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紧跟新时代,续写科技新辉煌,为推动四川从畜牧业大省向畜牧业强省跨越、为助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